您当前位置:首页 > 反洗钱专栏 > 反洗钱宣传培训

反洗钱专栏

反洗钱知识(一)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05-04 00:06:15   访问人次:39978

反洗钱知识(一)
 

    一、什么是洗钱和反洗钱?  

    洗钱就是指通过各种方式转换、转移(或转让)、掩饰、隐瞒、占有和使用上游犯罪所得,以掩饰或隐瞒其收益的真实来源、性质、地点、去向、所有权或其他权利,使其获得表面的合法性而进行的活动或过程。主要包括提供资金账户、协助转换财产形式、协助转移资金或汇往境外等。  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反洗钱相关法规制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二、什么是洗钱罪?  

    我国《刑法》规定的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以及其他方式进行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犯罪行为。  

    广义的洗钱犯罪,还包括《刑法》第312条规定的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常见的洗钱渠道有哪些?  

    1、现金走私;  

    2、将大额现金分散存入银行;  

    3、向现金流量高的行业投资;  

    4、购置流动性较强的商品;  

    5、匿名存款或购买不记名有价金融证券;  

    6、制造显失公平的进出口贸易;  

    7、注册皮包公司,虚拟贸易;  

    8、设立外资公司;  

    9、利用地下钱庄和民间借贷转移犯罪收入;  

    10、购买保险;  

    11、实施复杂的金融交易;  

    12、在离岸金融中心设立匿名账户;  

    13、利用银行保密法洗钱。  

    四、为什么要反洗钱?  

    洗钱助长走私、毒品、黑社会、贪污贿赂、金融诈骗等严重犯罪,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破坏社会公平竞争,甚至影响国家声誉。因此,依法采取大额和可疑资金监测、反洗钱监督检查、反洗钱调查等各项反洗钱措施,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起到遏制其上游犯罪的目的。  

    五、反洗钱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我国目前涉及到反洗钱内容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1997年和2001年修订的《刑法》第191条提出洗钱行为的罪状和定刑;二是《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的职责、权利和对金融机构违反反洗钱规定行为的处罚;第三个层次是部门规章,即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反洗钱“一个规定,两个办法”,即《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外汇资金大额和可疑交易管理办法》。      1、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2、《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称[2006]第一号令,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3、《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称[2006]第二号令,自2007年3月1日 起 实施  

    4、《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称[2007]第一号令,自2007年6月11日起实施  

    5、《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称[2007]第二号令,自2007年8月1日起实施  

    六、《反洗钱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反洗钱法共三十七条,其主要内容包括:  

    1、规定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明确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的反洗钱职责分工。  

    2、明确应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金融机构的范围及其具体的反洗钱义务。  

    3、规定反洗钱调查措施的行使条件、主体、批准程序和期限。     

    4、规定开展反洗钱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  

    5、明确违反反洗钱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从事反洗钱工作的人员的法律责任,和金融机构及其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七、《反洗钱法》所称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是指哪个部门?它负有哪些反洗钱职责?   

    反洗钱法所称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反洗钱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   

    具体说来,中国人民银行应履行的反洗钱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协调全国的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资金监测,制定或者会同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制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章,监督、检查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情况,在职责范围内调查可疑交易活动,接受单位和个人对洗钱活动的举报,向侦查机关报告涉嫌洗钱犯罪的交易活动,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定期通报反洗钱工作情况,根据国务院授权,代表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反洗钱合作,以及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有关反洗钱的其他职责。  

    八、《反洗钱》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和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  

    九、哪些机构应该履行反洗钱义务?  

    反洗钱义务主体包括两类:一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包括依法设立的从事金融业务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的从事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二是按照规定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特定非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的范围由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同时,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实际工作中还必须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即合法审慎原则、保密原则和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全面合作原则。  

    十、金融机构应当履行哪些反洗钱义务?  

    根据《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法律的规定,金融机构应当履行以下反洗钱义务:建立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建立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执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工作;遵守反洗钱保密规定;配合行政机关开展反洗钱行政调查;报案和举报;冻结账户;按照规定报送反洗钱统计报表、信息资料以及稽核审计报告中与反洗钱有关的内容。  

    十一、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会不会影响其正常经营?  

    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不会影响其正常经营,而是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营。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义务并不是新创设的,有关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的部分内容早就分别在《证券法》、《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贷款通则》以及会计制度和其他业务管理规定中有所体现。这些制度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基本制度,《反洗钱法》只是从反洗钱的角度将这些制度法律化,系统规定了这三项制度的内容。  

    同时,金融机构严格履行反洗钱义务,还有利于增强金融机构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促进其良性发展。其一,金融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可以有效地防御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类风险,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其二,国家建立完备的反洗钱法律体系,会在国际金融领域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国内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第三,国内金融机构健全反洗钱制度,规范反洗钱操作,可以促进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开展反洗钱工作会不会侵犯金融机构客户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  

    开展反洗钱工作不会侵犯到金融机构客户的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为了在反洗钱工作中,合理、有效地保护金融机构客户信息,《反洗钱法》作出了以下规定:   

    一是明确要求对依法履行反洗钱职责或者义务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应当予以保密;非依法律规定,不得向任何组织和个人提供。

    二是对反洗钱信息的用途做出了严格限制,规定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行政调查,同时规定司法机关依照《反洗钱法》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信息,只能用于反洗钱刑事诉讼。

    三是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作为我国统一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接收、分析、保存机构,避免因反洗钱信息分散而侵害金融机构客户的隐私权和商业秘密。  

    十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洗钱活动,有权向哪些部门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洗钱活动,有权向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举报。  

    十四、举报人可以采取哪些形式举报?  

    可以登陆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互联网网站进行在线举报,也可以采用来电、来信、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  

    十五、金融机构客户应履行的反洗钱义务是什么?  

    任何单位与个人在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或者要求金融机构为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