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动态

资讯频道

时隔四年 央行首次年中重启28天期逆回购操作 跨节和去杠杆是主因

来源:网络转摘   发布时间:2016-09-14 08:53:23   访问人次:1853

9月13日,央行在重启14天期逆回购不到1个月后,又宣布将进行6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同时进行700亿元7天期逆回购、3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这是央行今年2月5日以来首次重启28天期逆回购,也是时隔4年首次在年中开展该操作。

当天,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分别开展700亿元7天期、300亿元14天期以及6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和14天期中标利率维持在2.25%和2.4%不变,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2.55%。

去杠杆意图明显 操作策略日趋“缩短放长”

2013年以来,28天期逆回购一般都在临近春节期间发行,而13日28天逆回购则是近四年来首次在年中出现。业内人士认为,28天资金以往都在临近春节期间发行,此次在年中操作继续延续了央行近期“以长换短”的做法,传递出促使银行去杠杆的意图。

中国央行在公开市场投放的流动性,其资金价格亦随着期限拉长而小幅上升。这种趋势显示,央行在维持市场流动性稳定的同时,不希望短期利率过度下行,加剧杠杆风险。

央行最近一次操作28天逆回购是今年2月5日,规模900亿元人民币,利率2.6%。今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资金投放以利率为2.25%的7天逆回购为主。8月24日,央行时隔近7个月后重启了14天期逆回购,利率为2.4%。

央行警示杠杆风险

借入低息隔夜资金,配置长期限债券,即“放杠杆”,是金融机构博取超额收益的重要手段,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拉长资金期限并抬高成本后,被市场解读为警示杠杆风险的信号。

包括副行长易纲等央行官员近期频频对中国的杠杆风险提出警告。周日,《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称,房价快速上涨和国营企业低效率使用资金,是杠杆率上升的两大来源。

马骏表示,房地产领域需要采取措施抑制泡沫过度的加大,同时需要允许一些国有企业违约,强化国有企业的约束机制。

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在14天逆回购重启后,目前已经走升约10个基点至2.8%左右。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 缓解长假流动性需求

由于中秋及国庆双节临近,专家分析认为,央行新增28期天逆回购操作,拉长流动性期限意图明显,28天资金贯穿至国庆长假之后,有助于减轻9月下旬的资金投放压力,释放出保障节前流动性平稳的信号。

中金固收分析师陈建恒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临近国庆假期,28天逆回购由于跨节,更有助于资金面的平稳,这可能是重启28天逆回购的重要考虑因素。另外,与此前重启14天逆回购一脉相承的是,通过延长资金投放期限,适度引导融出机构延长融出资金期限和提升融出资金成本,有助于防范债券杠杆过高。

此外,央行的这一系列动作改善了短期内的流动性紧张,但同时也使市场产生了“降准无望”的预期。

据悉,9月12日,央行就已经新增28天逆回购的询量,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金融市场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表示,“央行新增28天逆回购的询量,理由与之前增加14天品种应该是一样的,希望银行拆借的时候尽量把期限拉长一点,不要集中在短端,控制流动性风险。

来源: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