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行业动态

资讯频道

欧佩克减产保价果能如愿乎?

来源:网络转摘   发布时间:2016-12-08 08:51:53   访问人次:2187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1月30日达成的减产协议,当天就强有力地推高了国际市场油价,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期货(WTI)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涨幅均逾9%,布油价格突破每桶50美元关口。然而,欧佩克的减产保价策略能够真正得到落实成功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让我们首先审视原油市场乃至整个能源市场的供给侧,可以看到,减产协议达成的欧佩克成员国120万桶/日减产幅度未必能够真正实现,而且欧佩克承诺的减产肯定会被非欧佩克成员国视为增产良机而充分利用;特朗普发布的就职后施政纲领还宣称会进一步增强美国页岩油气的市场竞争力;另外,中国放松过度僵硬的煤炭企业减产管制、特朗普对美国煤炭开采与消费松绑,还会激励能源市场上煤炭对石油的替代。

石油输出国组织无疑是当今市场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卡特尔。自从成立以来,欧佩克控制石油生产配额的操纵行为对油价影响重大,在相当程度上是人为维持了高油价。有关统计表明,1990年代以后,国内卡特尔平均超高定价率(即用户为卡特尔支付的价格高于无卡特尔状况下价格的幅度)为22%,国际卡特尔的平均超高定价率为25%。(参见刘岩、于左著《对国际卡特尔的有效威慑机制研究》。)欧佩克机制导致的油价人为抬高幅度只会比这个更高。

然而,卡特尔统一行动的约束力随着成员数量增多而趋向削弱。近年的战乱恰恰显著增加了石油产区主人的数目,从而削弱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旨在维持油价的生产配额机制的约束力,而且大大增强了石油产区新主人增产的内在动机。尽管叙利亚战场和利比亚乱局比前几年平静许多,但伊拉克库尔德区在石油市场上的行事方式已与独立生产国相差无几,换言之,至少新增了一个事实上的“石油输出国”。

同时,卡特尔越是“成功”,其操纵行为造成的超高定价率越高,其成员违反协议增产抢占市场份额的内在动机就会越强。而对待成员国的这种“道德风险”,欧佩克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执行机制可以惩罚违反减产保价协议的国家,更管不到非欧佩克国家。

本次减产协议规定,从明年1月起,欧佩克成员国将产量从现在的水平上削减120万桶/日,相当于全球约1%的产量。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欧佩克产油国预计将削减60万桶/日。然而,今年才解除封锁的伊朗百废待兴,亟需扩大石油生产和出口,以求增加收入,改善国内经济,他们真的会履行承诺减产吗?何况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及其团队成员针对伊朗核协议的激烈异议可能会加剧伊朗的危机感,会刺激该国政府快马加鞭扩产,赶在特朗普对伊朗核协议下手之前多出口、多积累收入。

回顾欧佩克成员国遵守减产协议承诺的历史纪录,并不令人信服。美国知名财经博客网站“零对冲”提供的历史数据显示,在1982-2009年间,欧佩克进行的全部17次减产中,实际减产量通常是协议减产量的60%左右。这样,如果本次减产协议也按历史规律来的话,实际减产量也就70万桶左右。而在本次协议中获准无需减产的尼日利亚、利比亚两国自今年10月以来原油日出口量增量已达50万桶,且两国政府都公开宣布将继续增产,预计明年他们的供应增量足以填补本次欧佩克协议实际实现的减产量(70万桶左右)。

至于非欧佩克成员国,欧佩克成员国的指望更不宜太高。不错,市场预计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这回将削减60万桶/日的产量,其中俄罗斯将每天减产30万桶;但自1998年至今,俄罗斯总共参与了4次减产行动,只有1998年参与的那两次实际压缩了产量,1999、2002年两次承诺的减产到头来都变成了实际上的大幅度增产。而且,这一回俄罗斯也提出,自己维持当前产量就相当于减产30万桶/日,理由是其原计划的2017年产量比当前产量增加了这么多。

巴西、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更有强烈动机充分利用这次欧佩克减产协议的机会扩大生产和出口,特别是巴西和哈萨克斯坦。毕竟巴西和哈萨克斯坦都在经历严峻的经济困难,2014年下半年油价雪崩后,它们好不容易迎来一轮比较像样的反弹(尽管当前油价也仍然只有本世纪初那一轮牛市高峰时的1/3),他们不可能不想方设法开足马力生产、出口。

至于美国页岩油产业,在过去两年的油价雪崩中已经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非但没有如同沙特所期望的那样彻底崩溃而被挤出市场,反而成功地大幅度削减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虽然有部分页岩油公司暂时停产,但也能够方便地随时恢复生产,这在过去两年的每次市场反弹中都得到了体现。这次欧佩克减产保价协议期间也不会例外。立足于人类聪明才智的技术进步与依赖资源禀赋的食利者相互竞争,历史将再一次证明最终胜利属于前者。更何况,特朗普宣布将大幅度放松、取消对国内油气开发的一系列束缚,美国油气生产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鉴于上述因素,明年全球石油总产量很可能会高于2016年。考虑到新巴拿马运河已经通航,美国、委内瑞拉、巴西盐下层油气已经能够以有竞争力的运输成本进入需求最殷切的东亚市场,美国通过新巴拿马运河出口的第一船液化天然气就是输往广东,在东亚的能源进口市场上,一批新竞争者涌入,必然会对价格产生指标性的向下引导作用。

不仅如此,就整个世界能源市场而言,奥巴马政府苛刻的清洁能源法案和中国政府这两年严厉的煤炭限产措施压缩了煤炭的消费需求,刺激了石油、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然而,随着特朗普上台并履行其放松、取消煤炭生产消费管制的诺言,随着中国政府放松、取消过度严厉的煤炭限产政策的效果逐渐体现,上述替代趋势的方向将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

卡特尔组织要想取得令行禁止的“成功”,就需要一个产能、产量足够大而且愿意承受减产损失的机动生产者(swing producer)。沙特曾经长期扮演了这个角色,但在近两年的油价雪崩中,由于国内和区域经济、政治、军事局势的变化,它感到难乎为继,转而采取了保市场份额而不保价的策略,压价与竞争者展开全面“贴身肉搏”。这回沙特愿意承诺减产以求达成减产协议,主要还是考虑到其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正在筹备上市,为此还准备前所未有地公布该国最高经济机密之一——沙特阿美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减产保价有助于把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卖个好价钱。但如果它感到自己的限产措施只是便宜了竞争对手挤占市场份额,那么,沙特随时有可能再度转向保市场份额而不保价的策略。毕竟,沙特闲置产能占全世界80%之多,随时可以方便地将闲置产能投产,而此前两年导致沙特“保市场份额不保价”的国内和区域经济、政治、军事变化因素依然存在。

从需求侧来看,石油输出国更不宜过度乐观,毕竟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并不乐观,意大利公投等因素又给欧洲带来了新的重大不确定性。即使在中国这个当前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成品油消费实际增长恐怕也是微乎其微,甚至可能根本无增长。中国原油进口增长账面数字虽然强劲,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用于弥补国内减产的缺口,还有一部分是用于在高效率的国内炼厂炼制成品油转而出口。2015年中国成品油出口同比猛增52%,达到3615万吨;今年前9个月成品油出口量又同比增长21.2%,达到3405万吨。另外相当一部分是利用低价时期填充国内储备。在欧佩克减产保价、国际市场油价反弹这段时间里,中国完全可以暂停填充战略储备,等待减产协议到期甚至流产后的有利时机。

同时,我们必须考虑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在11月9日美国大选开票前夕刊发的本专栏之四十二《美国大选、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商品行情》一文中,我提出,美联储对加息迟迟按兵不动,有力助长了世界各经济体的资产泡沫,其中就包括2016年一季度以来初级产品市场的强力反弹。目前,美国大选终结、美联储开始加息可能触发市场逆转,终结延续半年多的初级产品市场“小阳春”。而且,特朗普对货币政策的期望是促进实体经济部门发展,遏制虚拟经济部门资产泡沫,因此更倾向于恢复正常的货币政策。现在,耶伦等美联储决策层已经对加息做出了相当“鹰派”的表态,新出炉的数据也显示美国经济形势向好。三季度GDP修正值年化增速为3.2%,为2014年以来第三季度最强劲增速;11月份失业率降至2007年8月份以来最低;美联储褐皮书显示多数区域经济前景乐观。美联储加息已经箭在弦上,一旦付诸实施,必定会打击商品市场上的投机炒作。

同时,美联储加息还会加剧资本从新兴市场向美国的回流,从而加剧新兴市场的经济动荡,这对于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能源需求又会构成新的抑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